- N +

不能谈,更不能骂?这部美剧说明,好莱坞为何在中国“频频扑街”

不能谈,更不能骂?这部美剧说明,好莱坞为何在中国“频频扑街”原标题:不能谈,更不能骂?这部美剧说明,好莱坞为何在中国“频频扑街”

导读: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用实事说话已经很难了我们常说记者是一个民族的最后良知也是一个时代的最后底线可如今这份良知这份底线也被击穿了月日河北燕郊爆炸的事情引起广泛关注爆炸发生后的...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用实事说话已经很难了。我们常说,记者是一个民族的最后良知,也是一个时代的最后底线。可如今,这份良知,这份底线,也被击穿了。3月13日,河北燕郊爆炸的事情引起广泛关注,爆炸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央视新闻发文说“总台记者正赶往现场。

文|令狐伯光

今天写写某飞《三体》吧,这部剧可以说争议不断。如果要我个人评价,大概就是及格以上多点,还是能看的。但真要评价它,无论对比原著还是单独从美剧本身,这都属于一部优点的缺点很多的作品。

《三体》是一部充满了中国特色的小说,里面的人物多数是中国人,所以无论是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都是中国化的,现在换成了西方导演来拍就必须对原著大幅度地改编,表面上要塞些LGBT啊,黑人优先啊什么的政治正确的东西,同时在性的方面也走西方路线,深层次下对人物的思维、看法都要改变,甚至要让黄种人在电影里充当负面角色。

不能谈,更不能骂?这部美剧说明,好莱坞为何在中国“频频扑街”

如此之下就让中国观众感觉一是不尊重原著,二是感觉很别扭。

我们哪怕抛却这些,也就是原著和中国视角,毕竟人家购买了版权肯定要改成符合人家社会环境。但从美剧问题来看比较大的问题,一是情节推动太快了,三本书同时前进,很多原著情节删减太多。二是这就导致不再是硬科幻,角色只是在背设定,细节展现完全不够。

三是为了解决问题把主角集中化,重要主角磕着一个朋友圈,所有人物都集中到几个狐朋狗友身上了,这朋友圈一发动态都不是凡人啊,个个拯救地球,个个改变人类历史,这样显得太小家子气了,变成同学故事会。

风飞《三体》最大的问题,或许并不是魔改原著

刘慈欣的《三体》是中国唯一科幻史诗巨著,中国优秀长篇科幻本来就少,系列就更少了。是系列还写得这么好的真的独一无二,原著虽然如同大餐一样素材丰富,但其思想内核始终是反思西方叙事的。

在科幻表现上也是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太空歌剧”的科幻的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而白左价值、西方叙事、太空歌剧,恰恰就是大多数欧美科幻作品的核心。《三体》这部作品素材丰富,但其素材和点子往往都是为了其内核服务的。

这就导致了“三体人”在改编三体的时候,除了剧作上的难度之外,还要面对一个价值判断和意识形态上的难度。

三体人编剧在改编过程中,如果想要吸纳原著的素材,那可能一不小心就会遇上“不能碰的滑梯”。而且哪怕在比较“绿色友好”的素材中,这种“滑梯”其实也不少(就比如大家津津乐道的“已阅,狗屁不通"就不见了,犹太人方面的知识也不见了)。

三体人真的帮红岸把大字报贴到了天上,当时看到了就非常的乐。还有白记者从原本的懦弱知识分子渣男的形象改成了一个纯小白,毕竟是接受过西方知识熏陶的记者嘛。这当中无处不在的“滑梯”导致编剧不得不将原作中人物事件进行了大量的打散和删除重组,还要小心翼翼的如同在“鸡蛋上跳舞”一般避免触雷。

当然种打散重组和小心翼翼避雷的的效果,大家也都看到了,2DB毕竟没有大刘那样的本事,最后只能在剧本“不过审”和剧本稀烂中,选择了剧本稀烂。

单就以剧集本身,它是一部幼稚、庸俗和快餐化的作品,他对《三体》小说本身的受众来说是个灾难,我在看到年轻时候的叶文杰对着杨卫宁解释了半天43+8=51时候,整个人是震惊的,但是后来我想通了,这部剧平台和传播人群,注定了只能走庸俗低智的路线。

同时人家对于意识形态,种族和 情感塑造,那是刻入灵魂的。

网三里面黄种人女性分别有程瑾和叶文洁两位,前者先是有个印度裔英国男友章北海,然后又和白人男性云天明有感情纠葛。而原著里叶文洁和伊文斯的革命情谊,剧里安排了她和伊文斯滚床单,并且移民到西方,再生下了一个女儿。

自从得知美国要翻拍《三体》,很多中国网友都猜测这个桥段绝对会存在。而它的存在,就注定了这部剧从里到外是部西方殖民主的主体思想剧,与三体的原著精神毫无一致性。为什么好莱坞要让叶文洁和伊文思上床呢?难道仅仅是为了擦边镜头搞刺激?

当然不是。让一个亚洲女与白人男搞在一起,这是西方殖民者的精神优越感的锚定位,他们必须要把叶文洁送上伊文思的床,这样才能构建他们精神世界里的安全港。然而这正是原著所不屑的,原著里的叶文洁,对伊文斯仅仅就是有些思想共鸣和相互利用,随后分道扬镳。

叶文洁的人性洞察能力远高于伊文思,她跟伊文思搞暧昧?她看不上。

所以,原著里这两人的关系,非常简约地映射了中国与西方的一段当代关系史;从对西方好奇、好感、佩服、学习、到各自相互利用,再到渐行渐远,最后分道扬镳。只要搞清楚了叶文洁与伊文斯关系背后所隐喻的对象,就明白为什么站在我们的立场,叶文洁绝不会上伊文思的床,好莱坞绝对要把这没有的桥段拍成真的。

好莱坞夹带私货的臭毛病,至死不会改,这也就是为啥这几年它们的电影在中国卖不动了原因……

韩剧大杀四方,网飞《三体》骂声一片?我们要怎么看待

腾讯的《三体》没有那么好,主要就是制作水平不够(还是有廉价感),与改编太过尊重原著不够影视化的流畅(节奏缓慢),这就导致和同期的《狂飙》对比,市场成绩很能说明问题。

普罗大众确实是这样的,至少说他们是不愿意动太多脑筋的,与其花大量篇幅解释宇宙背景辐射,不如真的让星空闪亮下来的简单直接。在此前提下,网三意义就体现出来了,作为新世纪以来,中国最成功的文化输出产物。

《三体》最需要的倒不是神圣化,神圣化的最终结果只能像京剧一样让人敬而远之,他需要庸俗化,才能让更广大的人群接触到中国现代化的社会、现代化的生活、现代化的思想,而不是提起中国,就是“神秘”、“古老”这些古旧的刻板印象。

非《三体》受众的人群看到科幻标签就会排斥,无论是否庸俗化,但庸俗化可以便于推广,以便扩大到能够接受科幻标签,就是你都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但你就是知道有这么个东西,就像作为一个外国人你根本不知道什么京剧,但是知道有这么个词一样,便签一旦形成,总会有好奇的人去主动了解。

在《三体》之前,现代化的中国标签寥寥无几,具体到人文领域就更绝了,不出负面标签就不错了,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应该鼓励各个版本的《三体》拍摄,最好腾讯拍完网飞拍,网飞拍完HBO拍,电视拍完电影拍,动画做完做游戏和《西游记》一样,泥沙俱下。

如果庸俗化的网,能够带动一部分愿意思考的全世界人群,主动去接触原著的话,那么网三还是有一定贡献的吧。

评分不高,争议巨大,网飞《三体》是不是“失败”了

现在能查到的数据,国内不讲了毕竟国内没有网飞,大多数是网络上难以统计。豆瓣评分出了又锁了,海外,该剧于谷歌搜索页上收获了3.4分(满分10分)的评分,于烂番茄上收获了74%的番茄指数(专业影评人评分)和64%的爆米花指数(观众评分)。

在全球打分网站IMDB上,两项指标很重要,评分数和参与评分的人数。前者说明影片质量,后者体现在全球的热门程度。例如《繁花》评分很高超过8分,但是参与评分的不到6百人,说明该片质量很好但无奈全球市场推广不好,出了国了解的人就不多了。

网飞版《三体》上线仅4天,但因为全球近200个 同时上线,在IMDB上参与评分的人数已经超过1万7千人,腾讯版参与评分的人数只有4千,不到网飞的四分之一。你要知道网飞的3月21日才刚刚上线,腾讯的上线已经14个月了。

网飞的很多热门剧,最后参与评分的那都是几十万人、百万人级别的。分数,网飞版三体从第一天的6.7到7.1到7.5一路走高,到现在稳定在7.7,已经超过了腾讯版的7.6分。

某种程度上,这也就是中国观众对于网飞《三体》,还有之前什么中国Ip,中国作品一定要让好莱坞拍,然后给予厚望的原因。网飞背后的好莱坞文化软实力仍然全世界第一,我们是很羡慕人家文化输出实力的,但难点在于。

网飞《三体》就不是拍给中国人看的,对呀,他确实就不是拍给中国人看的呀。

如果不是这几年中国和西方关系变化比较快,加上《三体》太火爆,原著粉数量巨大。导致它在国内,甚至国外一定程度起到压倒性的争议。哪怕如此,你看国内像微博,豆瓣那种平时比较追捧国外作品的地方,对于网飞《三体》夸奖也不少。

这才是未来中国版《三体2》,还有中国文化输出需要思考的地方。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